▍來源/賽柏藍 ▍作者/半夏 這一重磅領域,眾多藥企都在積極布局 1 開展合作,布局腫瘤領域重磅品種 近日,科興制藥發布公告稱,公司將攜手浙江海昶生物醫藥技術有限公司在抗腫瘤藥物領域開展合作。 據悉,科興制藥與海昶生物簽署了《藥品合作協議》,后者將
▍來源/賽柏藍
▍作者/半夏
這一重磅領域,眾多藥企都在積極布局
1
開展合作,布局腫瘤領域重磅品種
近日,科興制藥發布公告稱,公司將攜手浙江海昶生物醫藥技術有限公司在抗腫瘤藥物領域開展合作。

據悉,科興制藥與海昶生物簽署了《藥品合作協議》,后者將其研發產品管線中研發代號為HC007的除美國市場外商業化權益轉讓給科興制藥,雙方擬就HC007的合作開發、商業化、技術轉移、產業化及持證權益轉移開展合作,并最終實現科興制藥取得標的藥品技術及其上市許可。
根據協議,科興制藥根據具體合作進度向海昶生物支付累計不超過7000萬人民幣的簽約金和里程金;同時按雙方約定的條件及方式向海昶生物支付銷售權利金。此外,科興制藥擬搭建滿足HC007藥品注冊及商業批量要求的生產場地及生產線。
公告顯示,HC007是一種廣譜抗腫瘤藥的復雜注射制劑仿制藥,用于轉移性乳腺癌等惡性腫瘤治療,具備與新型免疫、靶向治療聯合用藥潛力,該項目目前處于研發階段。
科興制藥是一家老牌生物制藥企業,在其2020年度主營業務收入中,有99%來自生物藥,其中三個重組蛋白藥物貢獻了超過9成的營收。本次新項目的引進,意味著公司在產品管線上取得了重要突破,豐富了公司的抗腫瘤產品管線。
此外,未來該產品還將依托科興制藥國內外終端市場的覆蓋能力,滿足患者需求,實現商業化。目前該公司已搭建了全國性的立體營銷網絡,覆蓋各等級醫院、基層醫療機構、藥店等超16000家。在海外市場拓展方面,其已全面布局新型國際營銷網絡體系,累計實現超過30個海外國家或地區的市場準入并實現銷售。
2
抗腫瘤市場前景廣闊
無論國內還是全球范圍,抗腫瘤藥市場的市場潛力都巨大。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加劇,癌癥患者急劇增加。據世衛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癥負擔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新發癌癥病例1929萬例,癌癥死亡病例996萬例,預計2040年的全球新發癌癥病例數將達到近3000 萬,癌癥負擔將比2020年增加50%。在新發癌種方面,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發病例(226萬)超過肺癌(220萬)成為全球第一大癌,其次是結直腸癌、前列腺癌、宮頸癌。
據Frost&Sullivan分析,全球抗腫瘤藥物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832億美元增長到2019年的1435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4.6%,并且預計到2024年這一數據將達到2444億美元。在中國方面,據米內網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抗腫瘤市場增長速度非常快,2020年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的市場規模高達1604億元。

(數據來源:米內網)
從品種方面看,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市場排名TOP10的平均市場規模高超過40億元,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值得注意的是,在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TOP10中,排名第8的聚乙二醇化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PEG-rhG-CSF),作為一款長效升白藥,近年來呈現高速的市場增長態勢,2020年以將近40億元的市場規模首次進入到TOP10隊列。

(數據來源:米內網)
作為抗化療副作用的必需品,PEG-rhG-CSF能夠降低中性粒細胞減少引起的感染發生率,加上升白藥市場需求非常巨大,該藥也成為各大藥企積極布局的品種之一。例如,科興制藥已立項研發聚乙二醇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項目,搭建形成長效重組蛋白技術平臺,目前該項目已提前完成藥學研究,開展并完成非臨床研究。此外,公司的人促紅素注射液36000IU臨床項目已完成申報和核查,等待核發藥品注冊證書,開發的適應癥為非骨髓惡性腫瘤化療引起的貧血。
可見,在廣闊的市場前景下,國內眾多藥企都在抗腫瘤領域布局方面加快進度。
3
國內藥企加快研發步伐
隨著癌癥病患人數走高、效優新藥亟需、審評審批提速、醫保對接加碼等多方因素的助推,我國抗腫瘤藥物無論是從企業在研管線布局,還是已上市新藥市場表現方面看,均展現出蓬勃向上的動力。
實際上不僅是抗腫瘤藥,在政策的鼓勵下,國內藥企新藥研發的進程不斷加快,除了通過在創新領域的合作來加速轉型外,也有不少藥企正在通過不斷加大研發投入來推動研發戰略轉型。有數據顯示,近年來上市藥企普遍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從整體情況看,2018年-2020年,醫藥生物行業研發支出占營業收入的比值呈逐年上升趨勢,分別為3.22%、3.23%、3.65%。
以科興制藥為例,據2020年年報顯示,公司加大投研力度,全年研發投入6011.07萬元,同比增長30.20%。報告期內,公司在研生物藥項目9項,圍繞已上市產品進行深度開發,開發新劑型,拓展適應癥及長效化產品,擴展產品的適用范圍。此外,2020年新立項一個生物制品創新藥,累計3個生物制品創新藥在研項目,開辟了新的技術領域和產品管線。
不過,就目前而言,國內藥企與跨國藥企的研發投入仍不能相提并論,盡管國內創新藥企在研發方面已經走上快車道。在全新的醫藥產業生態環境下,作為醫藥創新的攻堅力量,眾多國內創新藥企未來比拼的不僅是研發管線的豐富程度,同時還面臨產品從研發到生產、商業化以及市場推廣等多維度的全面較量。
本文來源:賽柏藍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