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從2019年以來,“國談”高價藥進入醫院的問題一直比較突出。另一方面,從2019年以來,越來越多的省份和地市推出了“雙通道”模式,利用零售藥店的靈活性,加快在院外提供已納入醫保的高價藥。 近日,國家醫保局和衛健委聯合發布了《關于建立完善國家
一方面,從2019年以來,“國談”高價藥進入醫院的問題一直比較突出。另一方面,從2019年以來,越來越多的省份和地市推出了“雙通道”模式,利用零售藥店的靈活性,加快在院外提供已納入醫保的高價藥。
近日,國家醫保局和衛健委聯合發布了《關于建立完善國家醫保談判藥品“雙通道”管理機制的指導意見》。對“雙通道”給出定義:“通過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兩個渠道,滿足談判藥品供應保障、臨床使用等方面的合理需求,并同步納入醫保支付的機制”。
筆者打個比方:在醫保支付目錄這個大氈房以及周邊,生活著三只藏獒:一只趴著不動,它是醫院;一只顛顛兒跑,它是藥店;還有一只襁褓似的弱小,它是保險。這些是原來面貌。
“國談高價藥”雙通道有了頂層政策設計以后,形勢為之一變:趴著不動的,也會動起來;顛顛兒跑的,可能愣一下;弱小的襁褓,又如何快速健康成長?本文提出一些探討的意見。
從疾病譜的改變和治療能力的提升來看,特藥未來在藥品銷售收入的占比會逐步提升。美國特藥在藥品收入的占比已經達到60%,比如,根據KFF(凱撒家庭基金會)在2021年4月最新發布的報告,Medicare Part D的賠付額前250種品牌藥(只占所有報銷藥品數量的7%)消耗了60%的資金。
其中,前10種用藥雖然占據了藥品數量的0.3%,但卻消耗了16%的資金。以美國市場為例,根據American Society of Hospital Pharmacists的調研,截至2018年,美國600床以上大醫院已經有76%建立了院內的特藥藥房,而在2016年,這個數字還不到50%。
醫院的困難與機遇
全國那么多醫療衛生機構,又分不同區域、等級、擅長,都有足夠的患者么?一些醫院抱怨:我連足夠的患者都沒有,讓我采購“國談高價藥”,誰使用啊?有這類困難的醫院,集中在廣大二級公立醫院,也包括一部分三級公立醫院。
困難需要機遇來解決。“國談高價藥”雙通道設計,總是會利好一部分醫院的。大三甲醫院假如樂意與藥店合作,就讓它們去吧。二級公立醫院可另辟蹊徑。在醫聯體、醫共體,在??平ㄔO方面,二級公立醫院的藥房流量將大有可為。
優勢在于:滿足分級診療。患者便利,節省時間。與跨國藥企下沉努力相合。對醫藥產業影響是:二級公立醫院將有需求、有機會對準入、采購藥品選擇。并非所有“國談高價藥”都被具體醫院所需要,受醫療業務支配,體現自主。
二級公立醫院可以嗷嗚一聲:我重要。預計三級公立醫院也不會無動于衷了。
藥店的困難與機遇
受“國談高價藥”雙通道政策落地加持的藥店,在綜合被監管上,更加合規。這樣,與普通藥店進一步挖寬護城河。業務內涵、運營優秀的藥店身價倍增。
即便個體藥店正經歷一輪又一輪被巨頭連鎖收購,可以期待千代萬店的價值。為謀求大的公平、效率,在連鎖藥店與個體藥店之間,可以期待競爭更平等。
無論院邊藥店或社區藥店,都主動或被動地與醫療、處方有更深層次的結合。藥店是“國談高價藥”和輔助用藥的雙通道。它們可以喵嗚一聲:我很強大。
保險的困難與機遇
商保喵嗚一聲:我才剛剛起步“醫-藥-險”閉環營造,醫保競爭就放大招兒。情何以堪?面前兩條路:一條是做目錄外的破爛筐,一條是做目錄外的遴選。
保險兼顧公益性、經濟性,就需要做強藥物經濟學選擇,盡力挖掘價值比較。把不利的政策影響盡力向有利的生態共享上轉化,商保嗷嗚:生態都是我的。
每條政策,無論大小,都是一道分水嶺。像這種頂層設計,分水效果更甚,甚至要引起地勢改變。醫保等了醫院兩年,深化醫改中,兩年是多么寶貴?,F在丟了鞭策,改為釜底抽薪。
本文來源:藥店經理人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