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好多、頂尖科技好多、國產器械變多……”一位參觀了今年第84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CMEF)的醫生發出感嘆。 的確,2021年5月13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開幕的CMEF聲勢浩大,展廳面積近30萬平方米,吸引了近5000家企業參展,被稱為醫療器械領域航母級盛會
“人好多、頂尖科技好多、國產器械變多……”一位參觀了今年第84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CMEF)的醫生發出感嘆。
的確,2021年5月13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開幕的CMEF聲勢浩大,展廳面積近30萬平方米,吸引了近5000家企業參展,被稱為醫療器械領域航母級盛會,隨處可見人群圍著展臺前全球領先的醫療器械產品。
過去 5 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年增速保持在5%左右;中國市場規模增速則始終維持在 15%以上,火爆CMEF是國內醫療器械產業繁榮生態的縮影。
對于產業來說,CMEF展預示著行業發展的趨勢,現場越是火熱,越是體現競爭激烈?,F場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國產醫療器械力量的狀大和醫療器械產業鏈的整體突圍。其次,阿里、騰訊、京東這樣的新玩家入場,醫療器械產業邊界在不斷擴張,產業角逐力量更加多元。對于企業來說,在CMEF展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都代表行業前沿水平,釋放著廠商未來攻勢的重要信號。
在CMEF現場,主要企業分別展出了哪些重要產品,釋放了哪些重要信號和趨勢,動脈網梳理了醫療影像、人工智能、手術機器人、內窺鏡四大領域的亮點產品和重要趨勢。

一、打造高端影像設備,國產品牌發力核心部件
受市場需求的變化以及國產化政策的推動等因素影響,近年來國產CT的市場份額進一步增長,越來越多的CT廠商研發并推出了高端CT。由于CT的性能提升主要集中在單圈掃描時間和單圈掃描層數上,排數越多,檢查時間就越短,越有利于運動部位的檢查,因此越來越多的廠家在研發時選擇增加探測器排數。
大會之上,聯影展示了320排640層CT“天河640CT”,兼具16厘米寬體探測和0.25秒/圈系統轉速。在心血管檢查方面,天河640層CT可在任意心率/心律條件下,僅需一個心跳就可精準完成心臟檢查,輕松應對各種情況下的心臟冠狀動脈成像。相比起64排CT,極大提升了心血管患者的檢查效率。
聯影于展會上展示的另一款CT則是其在今年最新推出的超大孔徑320層CT,擁有82厘米診斷級CT最大機架孔徑,其0.25秒/圈的機架轉速在業內也屬領先水平。

聯影超大孔徑320層CT
GE醫療帶來的是256排CT新產品——Revolution CT VICTOR。該設備產自GE醫療北京影像設備制造基地,是GE醫療全面國產戰略最新的代表性成果。針對中國臨床應用中對高端CT的需求,該CT沿襲了Revolution平臺創新的冠脈凍結追蹤平臺和16cm寬體探測器,還配備了PerformixTM精控球管、能譜成像等核心硬件技術,能夠真正實現任意心率/心律條件下一次心跳的冠脈檢查、一鍵式卒中流程與診治管理、一站式腫瘤篩查診斷隨訪方案,為心腦血管、腫瘤等疾病的高清、細節成像提供更豐富的信息,滿足臨床精準診斷、門診高流通量的需求。

GE醫療 Revolution CT VICTOR
東軟醫療展出的NeuViz Epoch 無極512層多模態全景CT搭載有16cm寬體覆蓋全景追光者探測器,0.2秒至快完成心臟掃描,不受呼吸和心率限制。一次掃描即可多參數、多角度進行多模態數據分析,減少患者重復檢查困擾。

NeuViz Epoch 無極512層多模態全景CT
明峰醫療自主研發的256排512層超高端CT——量子眼CT同樣是國產CT突破的典范,該產品基于真球面探測器設計和自主研發的神光材料,有效避免了錐形束偽影的產生。其融合的基于人工智能的NDI+微劑量迭代技術,能夠實現更低劑量、低造影劑。
與以上趨勢相反的是,西門子選擇了“無人”CT作為發力點。據了解,該“無人”CT是西門子醫療發熱門診解決方案的升級版,采用獨有的雙模雙控系統,配備多路智能攝像, 支持“無人模式”和“有人模式”。其遠程控制系統、GrandView矩陣系統和內嵌式設計可確保任何模式下發熱門診CT的安全有序運行。

西門子醫療展臺
核心部件方面,聯影醫療發布的高端醫學影像專用“中國芯”在單位時間內單個通道信號處理能力可達到10兆級,相較基于傳統通用芯片設計的電路處理能力提升了整整10倍。據了解,PET-CT系統在搭載“中國芯”后,能夠突破200皮秒技術“拐點”,實現業界最高時間分辨率190皮秒級,PET-CT圖像質量也得到了顯著提升,有助于醫生進行更為精準的診斷,實現早發現早治療。
首次參會的幀觀德芯則是帶來了基于光子計數型X射線探測器技術的一系列醫學影像解決方案,產品矩陣涵蓋數字乳腺X線攝影系統、3D乳腺斷層成像系統、口腔X射線傳感器、口腔頜面CBCT、高清骨科DR等一大批前沿技術領域顛覆式創新成果。
據了解,光子計數探測技術被稱為“下一代醫用X射線成像技術”,具有零暗噪聲、圖像灰階深度高、有超大動態范圍、成像所需輻射劑量低、可以呈現多能譜圖像等諸多優勢。幀觀德芯通過在光子計數型X射線探測器這一關鍵核心技術上的重大突破,成功實現了光子計數技術的產業化布局。
二、融合互聯網,影像器械廠商逐步打造線上商城
大型醫療設備的銷售一直是一項復雜的工程,不僅交付項目多,而且設備維護、客戶服務及培訓等大多依賴于線下模式進行。在新冠疫情的催動下,越來越多的醫護人員都體會到了信息化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帶來的便捷服務,因此部分影像企業開始發力自有線上商城,嘗試打造融合采購、服務、解決方案的一站式平臺。
此次在CMEF大會上,飛利浦發布了“飛利浦醫療在線商城”,可為用戶提供“云平臺”服務,其中包括醫療設備的選購、觀看設備培訓演示、獲得針對解決方案的專業服務、完成后續產品升級和訂單管理等。其全鏈路打通的云端一體化,能夠有效輔助醫護高效工作,實現醫院管理輕量化。

據了解,飛利浦在線商城還上線有“我的神飛云”解決方案,不僅為客戶帶來售前、售中、售后“云端全程”服務,更全面提升服務可及性,為客戶實現服務零距離、需求及時答、服務秒響應。
東軟醫療帶來的智選商城以助推非公醫療高質量發展為目標,融合了在線咨詢、下單、支付和服務,大大優化了客戶采購流程,為更好地服務非公醫療客戶,東軟醫療與京東健康在會上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充分發揮雙方的產品、平臺及渠道優勢,共同提升中國疾病教育水平,推動線上線下診療落地。
線上商城方面,GE醫療也做出了相應布局。會上,GE醫療展臺設置了數字電商體驗專區,向醫院客戶、中小代理商展示自建的小程序商城“Mini Go”(以服務客戶為宗旨的數字化采購服務平臺)。此外,GE醫療還聯手京東健康和天貓健康,展示醫療與電商跨界合作,實現互聯網與醫療行業的深度結合。
三、手術機器人“高熱” ,各病種全面開花
在CMEF現場最受關注的除了極具科技感的大型影像設備外,還有極具未來感的手術機器人,在每一臺手術機器人產品前都有絡繹不絕的參觀人群,關注熱度極高。
其中最吸睛的是復星醫藥的植發輔助機器人ARTAS,ARTAS是目前全世界首款植發機器人,且獲得中國CFDA和美國FDA的批準。相比于人工提取毛囊,ARTAS更為恒定。不會因為操作時間過長、技術不熟練、判斷有誤及其他人類可能產生的情緒等原因,導致提取毛囊存活率低的情況發生。
其次,ARTAS植發機器人擁有高清立體影像系統,可快速精準定位,精確度可達50微米。取發系統能在單次手術中精確提取數千單位的毛囊,精準瞄準毛囊角度,降低人為失誤的風險。植1500根頭發僅需1小時,大大縮短了手術時間,移植的頭發成活率可達95%以上。
據現場了解,我國已經有超過20臺ARTAS在上海九院等醫院投入臨床使用,ARTAS植發手術機器人一臺手術總體價格在10萬左右。
骨科手術機器人是現場展出手術機器人中的主要種類,捷邁邦美、史賽克、天智航分別帶來了最新的手術機器人產品。
史賽克帶來了Mako智慧關節機器人。Mako智慧關節機器人能夠協助醫生單髁關節置換,全膝關節置換以及全髖關節置換手術?;驹硎峭ㄟ^分析患者骨骼CT數據,做出個性化術前規劃,手術中實時傳送患者三維骨骼影像及關節運動參數,通過相對微創入路,讓骨科醫生及時調整或確認計劃假體擺放位置。完全依照患者關節解剖形態進行手術,實現術后快速恢復,恢復本體感覺。
Mako智慧關節機器人是目前國際上先進的關節手術機器人,全球應用超過15年,擁有1200臺以上裝機覆蓋,累計完成手術超35萬例。據現場了解,目前中國已經有20多家醫院落地并開展Mako機器人輔助關節置換技術。
骨科手術機器人第一股天智航帶來了天璣Ⅱ骨科手術機器人,天璣Ⅱ”承繼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高精確度的特點,同時給骨科醫生帶來新的高效智能的工作流程,明顯提高手術效率,適應更多復雜的手術應用場景,顯著改善手術操作體驗,術者對手術能夠隨時全面掌控,更胸有成竹。
捷邁邦美帶來了ROSA? knee骨科手術機器人。ROSA是捷邁邦美為神經外科與骨科提供的機器人外科解決方案,該系統通過手術機器人技術以及專用的手術規劃軟件,可與外科醫生一起以微創的方式完成手術操作。
ROSA的獨特性在于它是一款同時應用于腦外科與脊柱外科手術導航機器人,最早應用于神經外科。ROSA的骨科手術機器人2020年3月獲批登陸中國,據了解,ROSA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在中國裝機超過40臺,主要適用于癲癇電極植入手術和DBS(腦起搏器)植入手術。

ROSA? knee骨科手術機器人
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除了捷邁邦美的ROSA外,國產企業華科精準也展出了一系列產品。
華科精準?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擁有全球領先的Holoshot? 3D結構光注冊技術。華科精準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在臨床開展主要應用術式樣是癲癇和DBS植入,此外,腦部腫瘤活檢等手術也在快速增長。
在血管介入領域,唯邁醫療展出了與其DSA設備相結合的血管介入機器人,醫生在血管介入機器人幫助下進行冠脈支架植入可以避免輻射傷害,同時提升手術的精準度,降低醫生介入手術的學習曲線。值得一提的是,唯邁醫療的血管介入機器人采用了仿生學設計,能夠帶給醫生操作力反饋,提升機器人手術的安全性。

唯邁醫療血管介入機器人
在診斷領域,華大智造展出了5G+超聲機器人,可對病人進行遠程、實時、快速、自動化遠程超聲診斷的超聲機器人,通過數字化轉型與數字醫療創新,實現“機器檢查,專家診斷”,突破了傳統超聲診療方式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
機器人產品代表著高度的功能集成化、軟件智能化,必將是未來醫療器械發展方向,可以預見,隨著骨科、神經外科等手術機器人進入商業化,臨床和大眾的認可度提升,未來,手術機器人還將會覆蓋更多科室。
現階段,手術機器人如何實現更大的臨床獲益依然是行業需要共同解決的問題。
四、拓展AI應用領域,AI企業的發展之路
過去一段時間里,國內多款AI輔助診斷軟件獲得了醫療器械注冊證,覆蓋應用場景包括眼底圖像、肺結節影像、心血管影像等。在數字經濟不斷推進的背景下,人工智能發展迅速,并與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實現了深度融合。
作為最早獲得NMPA輔助診斷三類證的企業之一,數坤科技在心腦血管領域已推出有冠脈CTA、頭頸CTA、卒中智能輔助診斷系統等AI產品。本次CMEF大會上,數坤科技再度發布新品,帶來了業界首個肝臟MR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據了解,該方案可做到不同序列自動識別、多個病灶自動提取、肝臟背景自動評估、體積自動測量、病灶征象自動描述等,并且能夠自動生成標準化結構報告。這將大大縮短影像科醫生腹部閱片時間,尤其是肝臟多發病變患者的全面評估。

數坤科技展臺
深睿醫療此次參展的解決方案更偏向于“一體化”,比如“神經系統一站式AI解決方案”便是結合原有的頭頸CTA與腦卒中輔助診斷產品,可實現AI輔助頭部NCCT、頭頸CTA與CTP診斷。另一產品“心胸一體化解決方案”亦是如此,可完成胸部CT影像和心臟冠脈血管CT影像的AI智能輔助分析,極大地提升了醫生的工作效率。
科亞醫療此次參展的產品主要有智慧診斷和智慧治療兩大產品矩陣,與去年相比,科亞此次參展的產品數量有了明顯提升,除了其標志性的CT-FFR產品外,科亞醫療還帶來了可用于頭頸、肺部圖像分析的輔助診斷系統。智慧治療產品線的產品線相對獨立,在智慧治療方面,科亞醫療現階段主要處理在輔助診斷過程中能夠延伸處理的問題,可做到臨床流程的優化。
大會期間,醫準智能也正式發布了“乳腺斷層成像智能分析系統”,適用于解決乳腺全病灶、多設備的診斷與分析,高效賦能乳腺癌早篩及診療,能夠為基層乳腺癌篩查提供極大的助力。
五、國產沖擊高端,內窺鏡進入4K高清時代
CMEF展館中內窺鏡也是國產發力的重點領域,在CMEF現場齊聚了多家內鏡企業,內窺鏡企業扎堆出現,4K高清成為內鏡展區高頻出現的詞匯。
內鏡展區最引人注目的是老牌醫療光學企業奧林巴斯。國產企業雖然數量較多,但在實力上,國內的內窺鏡企業比起老牌醫療光學企業奧林巴斯還有一定差距。本次CMEF,奧林巴斯帶來了4K超高清影像系統、雙極高頻超聲雙輸出手術系統以及整體內鏡中心解決方案等產品。

奧林巴斯產品
圍繞著奧林巴斯的,是一眾國產內鏡品牌。一直以來,日企“三巨頭”(奧林巴斯、賓得、富士)把守中國 50 億元軟鏡市場,國產品牌有待提升。在CMEF現場,能夠感受到國產品牌的奮起直追,發力高端內窺鏡產品。
以開立醫療為例,作為國內軟鏡龍頭,開立在CMEF現場亮相了多款重磅產品,覆蓋軟鏡、硬鏡和鏡下診療耗材,全產業鏈布局內窺鏡領域。
其中,開立醫療的EG-UR5超聲內鏡是首款國產超聲內鏡,超聲內鏡用超聲對消化道管壁及周圍臟器進行探查,通過超聲圖像看到普通內鏡檢查看不到的消化管壁內病變,以及消化管壁外臨近臟器的生理結構。憑借這一產品,開立也成為全球第四家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具備超聲內窺鏡產品研發和生產能力的醫療器械企業。

開立醫療EG-UR5超聲內鏡
在硬鏡領域,開立醫療推出了4K超高清內窺鏡攝像系統,該產品采用最新一代三晶片超高清CMOS圖像傳感器,同時也采用了國內首創四波長LED光源,此光源具備高亮度、高顯色指數、高壽命等特點,可保證手術中的有效照明。
軟鏡領域另一大龍頭澳華內鏡帶來了AQ-200 高端全高清光通內鏡系統,據了解,這一產品的創新之處在于采用內鏡激光傳輸技術,激光信號不受電磁干擾,也不會對其它電子設備造成干擾。利用激光傳輸可實現更高的傳輸速率,減少信息失真,從而呈現更清晰細膩的圖像。
沖擊高端化,追趕奧林巴斯是一大趨勢。但同時,現場也能直觀地感受到在眾多林立的內窺鏡廠家中硬鏡產品趨于同質化,廠家多而分散,中低端的市場競爭激烈。有業內人士表示,這主要是因為硬鏡相對于軟鏡而言,無需考慮鏡體操縱性、因此工藝、結構相對較簡單,進入壁壘較低,所以競爭較為激烈。
時代在向智能化的方向進化,新冠疫情疊加行業轉型帶動整個行業呈現上升態勢,在CMEF現場看到的產品讓我們看到各大廠家對于醫療器械產業未來的構想和未來的趨勢。
本文來源:動脈網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