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25日,杭州國際博覽中心人聲鼎沸、賓客如云,2021中華醫院信息網絡大會(下文簡稱CHINC)正熱火朝天舉行中。23日下午,阿里云副總裁謝維發表了精彩演講,并在現場接受了動脈網專訪。在謝維看來,基于大數據的多形態“中臺”在未來智慧醫院的建設、管理
4月23-25日,杭州國際博覽中心人聲鼎沸、賓客如云,2021中華醫院信息網絡大會(下文簡稱CHINC)正熱火朝天舉行中。23日下午,阿里云副總裁謝維發表了精彩演講,并在現場接受了動脈網專訪。在謝維看來,基于大數據的多形態“中臺”在未來智慧醫院的建設、管理、運營中將必不可少。
醫院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
2020年7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體制改革司司長梁萬年在2020年7月國新辦舉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提出了公立醫院“三個轉變、三個提高”。
第一個轉變是從發展方式上走向內涵建設為主,提高質量。第二個轉變是從發展的內涵上、管理上走向內涵式的、集約性的、高效的管理,主要通過信息化的手段來提高效率。第三個轉變是從資源配置方面逐漸轉向投向人力資源發展來提高人的積極性,提高廣大醫務人員的待遇。
2021年2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的文件。進一步將“高質量發展”確定為“十四五”期間公立醫院的重點發展方向。
阿里云副總裁謝維用“雙U型”核心來對高質量醫院進行了定義。他認為,醫院首先要明確質量+安全、公平+效率及公益的三大底線,接著在具體的核心內容上則包含了組織建設、基礎建設與優美環境及現代化管理和治理等一系列細化要求,最終實現醫院的高質量發展。
同時,醫院需要能夠應對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醫院需要轉變服務體系和經營思想以應對行業發展改革,主要包括外部支撐和聯動(政策、環境、患者等)、橫向協作變化(醫聯體/醫共體/醫療集團的發展、采招和供應鏈的改革等)、新技術的引入(新的管理技術、新的臨床技術與轉化醫學、新的信息技術等)。
此外,我國醫院的公立屬性決定了醫院還需具有公益屬性。尤其新冠疫情暴露了我國在公共衛生服務上還存在一些短板,需要增強公共衛生事業的條塊融合、應急保障及科技支撐,明確院內公共衛生服務職責體系,從而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風險。
結合這些目標,醫院管理者則需要比以往更加關注提升和強化醫院品牌、擴展和放大業務輻射、增強和發展專科專病能力、提升和穩固職工績效、加大高價值病患比例等指標,將醫院做大做強。
謝維認為好醫院的“好”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他表示:“做成一個好醫院有很多因子,一定是多元、多維、多模態、多形式的。沒有一個模型能夠把醫院所有東西都能覆蓋掉,所以好醫院的定義和體系建設一定是非常復雜的東西。”
中臺視角下的“醫院智慧發展引擎”
在過去,傳統醫院以人、財、物、設施、信息等職能科室為管理單元,形成了“煙囪狀”架構。這種架構存在不能支撐需求變化、不能支撐能級發展、不能清晰劃分界限,以及不能支撐高速、高質量、高效率發展的痛點。

“在這種架構下,醫院的信息化架構被鎖死了。” 在意識到這一問題后,現代化管理的醫院已經開始改變,在后勤保障、醫生管理、患者服務、支付服務、藥品供給等支撐方面形成中心化服務,標準逐步統一,打造各種“服務中心”。同時,在診療服務上形成實體中心,將資源直接配置到實體中心中,形成“業務中心”以支持醫院多學科多專科化發展。這些“服務中心”和“業務中心”可以看作智慧醫院的“中臺雛形”。
阿里云的H-IDE(Hospital-Intelligent Development Engine,下文簡稱H-IDE)則在傳統中臺上進一步打造了“未來醫院”運營模型,通過醫院床位、病房、手術室、護士等各類資源要素化、要素產品化、產品服務化,同時實現動態調度、調整、配置、管理、評估,形成醫院急需的三大服務——產品能力中心、流程服務中心、智慧化中心。
在謝維看來,H-IDE概念不僅能解決醫院閑置資源的再分配,也能分析資源不足的原因,從而找到解決模式,為實現精準醫療和價值醫療打下堅實基礎;或者進一步發展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如專科中心),取得自己的競爭優勢。
“H-IDE的重點是圍繞運營、管理各方面重大內容進行動態的資源配置、調整及管理,然后再進一步做監控、監督和評估。在這之上,就會形成業務和服務兩大實體中心以及內部的眾多虛擬中心支撐業務。拿外科中心來說,外科醫生沒有好的護士和麻醉師支持,外科是做不好的。所以要把這些都變成要素,由H-IDE來管理調度。” 他對此表示。
醫院智慧運營的中臺實踐
目前,阿里的中臺理念已經開始在醫療行業應用探索。
天臺縣人民醫院是一家三級乙等的綜合性醫院。2019年3月,該院全面啟動醫共體改革,牽頭組建了縣域內唯一的醫共體,管理天臺縣所有的分院以及數十家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該醫共體對信息架構提出了四個目標:架構從上至下統一、服務能力全面統一、醫共體內各單位業務流高效協同、所有數據實時監控共享。這對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醫共體的成員單位實現“一盤棋、一朵云,一張網”。
阿里健康旗下熙牛醫療和阿里云在幫助醫院建設的過程中提出了業務中臺和數據中臺的建議。業務中臺可以實現所有醫共體的檢驗檢查都在統一的資源池內管理,基層村衛生室在系統里可以隨時隨地約到總院專家的號,或者總院檢驗檢查結果。數據中臺則可令醫共體內所有數據標準統一。在之前,鄉村衛生院的數據標準并不一樣,比如,各基層機構的血常規數據格式不一、科室名稱也不一樣。

阿里云副總裁謝維
而浙大一院的數字化改造,則包括應對四個醫療主院區的難題。各個院區之間的組網構建必須要實現。利用阿里云的專業的技術,該院實現了醫院三環成網,并在余杭院區以及主院區建設了專有云數據中心同城雙活混合云的平臺,實現了醫院內網應用服務和外網接口服務之間都能夠實現同城雙活安全的保障。
浙一還建設了數據質量監控體系,實現數據完整性、一致性、整合性和及時性。在數據治理的整體方面,職能科室配合數據治理,并以問題為導向進行持續改進,通過頂層的、多方的協作,實現數據決策、資源分配合理,依賴大量數據的支撐實現醫院管理高效到位。
在謝維看來,雖然智慧醫院建設了很多大屏幕,但這只是第一步。
“未來一定要從看到走向做到。不但讓管理者知道門診總費用、藥占比等指標怎么樣,還能通過資源配置的方式調節,這是我們的核心思想所在。當然,我們不是把人家的東西都替代,是在原來的基礎上鼓勵上云。因為云端有無數的資源可以用。醫院原來是有圍墻的,信息系統也是圍墻,打破圍墻才會出現交流以及連接的出現、深化。這些系統在云端將有更豐富的資源,更能促進醫療事業發展。”謝維最后說道。
本文來源:動脈網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