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式面向全國醫生發起‘醫+計劃’,通過10億現金補貼賦能醫生,重點打造1000名醫生,重點扶持10家金牌MCN,希望更多優質醫生和MCN加入百度健康平臺,為‘健康中國’國家戰略共同助力。” △百度健康總經理楊明璐 昨天(4月26日),2021百度萬象大會在阿
“我們正式面向全國醫生發起‘醫+計劃’,通過10億現金補貼賦能醫生,重點打造1000名醫生,重點扶持10家金牌MCN,希望更多優質醫生和MCN加入百度健康平臺,為‘健康中國’國家戰略共同助力。”

△百度健康總經理楊明璐
昨天(4月26日),2021百度萬象大會在阿那亞舉行,百度健康總經理楊明璐在會上指出,百度健康將開放全量資源并推出“醫+計劃” 、“百城百院計劃”、“商家賦能計劃”,與醫生、MCN 機構、公立醫院、商城商家等生態伙伴深化合作,共建互聯網醫療健康行業良性生態。
疫情給互聯網醫療行業帶來了新的用戶和更高活躍度。現如今,百度健康每日響應健康相關檢索需求超2億次,日均服務用戶超1億人,入駐百度健康平臺的專業醫生已經超過30萬。與之對應的是,越來越多的醫生涌入互聯網醫療平臺。
如何將用戶新的需求和問診量進一步沉淀?如何讓平臺中的優質醫生保持熱情,能夠持續輸出優質醫學內容,提供高質量診療服務?這都考驗著平臺的智慧與能力。
醫療科普內容,正是百度健康最好的流量入口
后疫情時代,互聯網醫療服務成為剛需。在政策支持、醫院積極推動、用戶擁抱互聯網醫療的今天,互聯網醫療平臺上的優質醫生資源仍舊稀缺。
互聯網醫療平臺的醫生運營模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構建自己的全職醫生團隊;第二種是醫生多點執業,利用自己的閑暇時間提供線上診療服務。醫生運營是一個互聯網醫療平臺運營的基礎,只有讓醫生真正擁抱互聯網、積極“上線”,才能進一步推動互聯網醫療發展。
在一位公立三甲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徐東(化名)看來,優質醫生疫情后在互聯網醫療平臺上響應度不高,是因為很多互聯網醫療平臺沒有真正為醫生提供“趁手的工具”,給醫生在線上提供服務帶來不便。
徐東發現很多互聯網醫療平臺站在醫生視角,在診斷結果中大量使用醫學名詞,患者看不明白需要醫生詳細講解,占用醫生大量時間精力;有些平臺更多照顧患者感受,但與醫生過往的診療流程不相符,醫生一時難以改變思維定勢,體驗不佳。
從本質上說,這是對互聯網醫療平臺的醫學積累提出了考驗。
由于擁有搜索引擎這一巨大流量入口,每天數以萬計的問題反映到百度大數據后臺,百度明確地知道用戶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從海量用戶的真實需求出發,從面向大眾做健康知識科普的必要性出發,就有了百度健康旗下的百度健康醫典這個產品。用戶在百度App搜索一些健康問題時候,比如“糖尿病”、“高血壓”,搜索顯示的首條內容就是由百度健康醫典專家團編纂的權威科普詞條,以及權威醫生推出的科普直播、視頻、圖文等。

疫情以來,鐘南山、李蘭娟、張文宏等國內頂級醫學專家就曾多次通過百度健康醫典進行知識分享。頭部專家進入百度健康內容科普生態,吸引更多用戶到平臺上檢索健康信息,激發醫生持續加入,輸出科普內容,從而構建起權威醫生生態。優質醫生在平臺上與用戶進行多維度、高頻次互動,醫患之間的信任由此建立。信任,是從內容切入健康服務的重要支撐。百度健康所提供的服務也正是用戶需求從內容信息到服務的自然延伸。
目前百度健康已經成為全網領先的醫療健康科普平臺和醫療健康服務平臺。這得益于百度健康2+1+1的戰略布局:包含內容生態、服務生態、醫生平臺和互聯網醫院解決方案的健康產業鏈布局。

其中,在內容生態方面,百度健康已經通過百度權威醫療搜索、百家號健康垂類、百度健康醫典搭建了多場景的權威健康知識服務體系。豐厚的權威醫學科普內容積累,讓百度健康可以真正構建起用戶與醫生之間溝通的橋梁,構建用戶和醫生的“雙向循環”,提供給用戶最想知道的事情,同時內容生態又可以為問診、健康商城等服務引流。以HPV疫苗為例,用戶在百度移動端輸入“HPV疫苗”,映入眼簾的就是疫苗的權威科普信息,用戶最多只需要五個步驟就可以完成疫苗預約。
由此可見,“內容”其實是互聯網健康服務中一個戰略制高點,而這也正是百度健康打造獨特的“內容+服務”雙生態的核心優勢。
正如楊明璐所說:百度健康的基因就是“知識科普”,權威、專業、有針對性的科普內容,是最好的用戶流量入口。
百億流量、數十億現金補貼,百度健康如何成就醫生價值?
從搶奪醫生,提高平臺醫生數量,到如今,賦能平臺注冊醫生,為其提供數字化醫療工具。“人才”依然是互聯網醫療平臺需要爭奪的資源。但在吸引優質醫生入駐后,如何讓其能長久保持熱情,需要互聯網醫療平臺以深厚的醫學沉淀為其提供全方位的賦能。
萬象大會上,百度健康推出“醫+計劃”,將拿出十億現金補貼,重點扶持千名醫生和10家金牌 MCN,打造權威醫療科普行業標桿。百度健康內容生態負責人楊露表示,百度健康接下來將從為醫生提供互聯網執業工作臺、打造醫生個人品牌影響力、為其提供多元化變現模式、打造百度健康MCN生態全流程賦能醫生提升效率——這四個方面著手構建起百度健康的權威醫生生態。

百度健康搭建了多場景的權威健康知識服務體系。在百度健康平臺,醫生擁有多元化的健康科普創作類型可供選擇,包括文章、視頻、小視頻、動態等。醫生的科普需求可以被最大程度的滿足。
醫生的創作內容也會進入百度全場景進行分發,包括搜索場景、信息流場景和百度健康用戶場景。百度健康還打通了醫生的科普創作體系和服務體系。每一位在瀏覽醫生科普內容的用戶,都可以通過內容直接在線上向醫生發起一對一咨詢。
除了為醫生提供多元化的健康科普創作類型,滿足醫生差異化的科普需求,為醫生創作者提供數字化工具,直連用戶,也是重點。
越來越多的醫生希望可以通過互聯網醫療平臺來為患者提供更多的服務,比如復診隨訪。在初診后,徐東就經常會告訴患者自己的下一次出診時間,希望患者到時候能再掛個號復診。但現實是,很多輕癥、急癥患者都會因為忘記時間、掛不上號、病痛減輕等原因不會前來復診,對于門診醫生來說很難較為長期地跟蹤患者狀況。
醫生和患者之間需要一個真正能將兩者鏈接起來的平臺。這種連接是多維度的,一是要實現從問診、開具處方、購買藥品的常規線下診療流程的線上化;二則是可以提供從科普、到問診、再到患者管理的全場景轉化。
在4月剛剛完成底盤升級的百度健康醫生版,就為醫生提供線上問診+門診管理的立體化執業平臺。其中最核心的兩個字是“沉淀”,沉淀醫生科普內容、沉淀醫患歷史對話記錄、沉淀患者歷史資料……最大程度的發揮百度健康的連接價值。

互聯網醫療平臺不但可以成為醫生“趁手的工具”,更可以幫助醫生打造個人品牌。
一位從業多年的專科醫生坦言,互聯網醫療平臺于他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建立個人品牌。“過去大家都是跟醫院掛鉤,很多人離開了這個平臺,就沒有自己的生存機會了。但通過互聯網醫療平臺,醫生能建立個人品牌,給了醫生更多的選擇。”
在百度健康,醫生個人品牌影響力的逐步提升有著直觀的數據體現,其中包括科普內容的閱讀量、在線直播的人數、以及粉絲規模和日常問診單量,更間接體現在通過線上轉化到線下門診的患者數量。通過互聯網醫院提供線上醫療服務,醫生可以在用戶間形成口碑圈,并逐步提升其個人品牌。為了樹立自身口碑,醫生會將其目光從關注疾病更多地轉向關注病患個體,構建更為良好的醫患關系,進而提供更為優質的醫療服務,這也會進一步增強互聯網醫療的患者用戶粘性。

打造個人IP不能靠醫生的單打獨斗,徐東曾在公眾號上下苦工,但做了一年多,也沒出現一篇10萬+。在短視頻時代,醫生更需要借助MCN的力量幫助其調整內容,在百度健康MCN服務生態內,醫生可獲得全流程的線上操作指導和零基礎培訓,包括科普創作、直播入門、直播標準與技巧培訓。
2020年是互聯網醫療快速發展的“超級大年”。在后疫情時代,整個行業都認識到,線上線下的區隔將不再明顯,重要的是誰能利用互聯網能力為行業提供新的增量。互聯網在線醫療成為剛需背后,增量空間不只在用戶端,互聯網醫療平臺更應該成為全方位的健康服務平臺,做真正的產業賦能者。
本文來源:八點健聞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