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醫藥投資部落 作者:如露電 一個猶太人在十字路口開了一個加油站,生意很好;第二個猶太人在左邊開了一家餐館;第三個猶太人在右邊開了一家超市……最后整個區域都火了;換成國內,第一個開了個加油站,第二、三、四個都來開加油站……最后都不賺錢,整
來源:醫藥投資部落
作者:如露電
一個猶太人在十字路口開了一個加油站,生意很好;第二個猶太人在左邊開了一家餐館;第三個猶太人在右邊開了一家超市……最后整個區域都火了;換成國內,第一個開了個加油站,第二、三、四個都來開加油站……最后都不賺錢,整個區域也凋敝了。
這是一個老掉牙的網段,這樣的故事隔三差五就在產業界真實上演。
2021年4月19日,沛嘉醫療自主研發的里程碑產品——經導管主動脈瓣系統,正式獲得NMPA批準上市,國產TAVR介入治療領域再添新軍。
恭喜沛嘉醫療之余,卻也無法避免地對這個賽道隱隱擔心。
曾幾何時,“中國的PD-1市場規模峰值將達984億元”是流傳在中國制藥工業界的一個神話傳說,讓無數制藥人為之躊躇滿志,于是有了近100多個PD-1研發管線的上馬。
隨著2020年底的那場醫保談判,1000億的概率空間逐漸坍塌,最后收斂至不到200億的子空間。
同樣,TAVR這個被市場高度看好的“百億賽道”,逐漸也顯露出了紅海的跡象。
算上已經上市的啟明醫療、微創醫療、杰成醫療,以及進口的愛德華,沛嘉醫療是國內第5張TAVR注冊證。
然而后面的TAVR追趕者還有一張長長的名單:樂普醫療、金仕醫療、藍帆醫療、康德萊、佰仁醫療......
啟明醫療2020年共完成2200例TAVR手術, 其中實際商業化手術2068例, 其TAVR業務全年收入2.72億, 平均出廠價為13.15萬。
同時,啟明醫療披露,2020年全國TAVR手術不到3500例。
距離2010年10月,葛均波院士成功實施我國首例TAVR手術,已經整整過去了10年,這個增長速度并不能算快。
中國的TAVR市場容量要達到100億,假設未來出廠價降低到8-10萬,需要每年10-12萬的手術量,這在短期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2019年,全球實施的TAVR手術量約為14萬臺,絕大部分手術都在歐美國家。
在不納入醫保的情況下,一個TAVR手術,整個住院流程下來費用至少要30萬元上下,這個價格,根本無法支持每年10萬臺以上的手術量。
很多研報在測算滲透率的時候,動輒拿14億人口和發病率來計算。
事實上,價格不顯著降低的基礎上,TAVR的真實市場其實只是有30萬以上支付能力的中產人群;這個人群有多大,很難準確考證,但是應該距離“歐洲+美國”的中產人群數量有不小的差距。
所以,未來手術量到達某個峰值之后,可能很難再往上爬坡,而這個峰值距離10萬應該有很大距離。
如果納入醫保,首先要說基于醫保捉襟見肘的程度,TAVR納入醫保的可能性不大。
其次參考PD-1的靈魂砍價,雖然無法預測TAVR的價格會砍到什么地步,但是整體市場空間可以參考PD-1由千億級別到百億級別的墜落曲線。
很難準確測算出TAVR未來的真實市場,但是在各類研究報告動輒吹噓的“百億空間”基礎上,再狠狠打一個折扣,這是幾乎一定會發生的事情。
這樣一個嚴重縮水之后的市場,再由超過10家的企業來爭奪,前景難言美妙。
這10多家企業投入的研發成本,到什么時候能夠以銷售產品產生的利潤的形式再收回來?
有些企業可能永遠看不到這一天。
這樣一想,其實還真的挺殘酷的。
因為扎堆,導致過剩,因為過剩,導致內卷,因為內卷,導致利潤微薄甚至虧損,因為薄利和虧損,導致沒錢研發升級。
破解之路,只能是創新,再創新,跑得快一點、再快一點。
非洲草原上的羚羊群,跑在最后面的幾只會被獅子吃掉,其他大部分會存活。
中國醫療器械的創業企業,只有創新性和研發進度跑在最前面的幾個可以活,后面的幾乎都生存困難。
冠脈支架領域已經展現了這殘酷的一幕,TAVR會重蹈覆轍嗎?
本文來源:賽柏藍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