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健康希望成為照顧你和家人健康的‘行家里手’。我們愿為此以十年、二十年為周期,持續努力,攜手大家共同推動和升級這個目標。” 在動脈網主辦的第五屆未來醫療100強大會上,阿里健康董事長兼CEO朱順炎如此說到。 這是朱順炎自去年出任阿里健康董事長兼
“阿里健康希望成為照顧你和家人健康的‘行家里手’。我們愿為此以十年、二十年為周期,持續努力,攜手大家共同推動和升級這個目標。” 在動脈網主辦的第五屆未來醫療100強大會上,阿里健康董事長兼CEO朱順炎如此說到。

這是朱順炎自去年出任阿里健康董事長兼CEO之后首次向外界披露全新的戰略圖景。具體而言,阿里健康將如何解讀新的戰略部署?未來又會如何實施新的戰略規劃?動脈網在會后對朱順炎進行了專訪。
走馬上任一周年,如何思考互聯網健康行業?
2020年3月15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創新業務事業群總裁朱順炎出任阿里健康董事長兼CEO。至今,離這位湖北籍人士走馬上任剛好過去一年時間。他如何看待過去一年自身角色的變化,對醫療健康行業又是如何思考的?這無疑是外界較為關心的問題。
朱順炎于2003年創辦了武漢訊彩科技,并于2007年加入UC瀏覽器創業團隊,以高級副總裁的身份負責UC瀏覽器的市場推廣及商業化體系搭建。
2014年6月,UC瀏覽器業務被阿里巴巴集團收購,朱順炎加入阿里巴巴任阿里媽媽事業部總裁(阿里媽媽為阿里巴巴集團的大數據營銷平臺)。2017年,朱順炎擔任阿里文娛UC事業部總裁。2019年起,朱順炎擔任阿里巴巴集團創新業務事業群總裁。
技術背景、邏輯性極強、務實真實、組織建構師是朱順炎的典型標簽,雖富互聯網創新經驗,但他又將如何去洞察這一兩年正在醫療健康這個新領域發生的轉折與變化?

在過去一年里,朱順炎幾乎一刻都沒有歇著:除了處理繁忙的日常工作事務,修煉“內功”也成了他的主要工作——在一年時間里,他向醫療健康行業近百位行業領袖深入“取經”,了解并探討當前行業的發展趨勢。
朱順炎坦言,自身認知高度往往決定一個人的決策能力。不斷向外界“取經”的過程中,阿里健康也有優質團隊做支撐,在其進行決策過程中起到了強大的助力。面對以往從未涉足的互聯網醫療領域,如何轉變思維邏輯?在他看來,仍舊有必要對“互聯網+、+互聯網”進行清晰界定——產業+互聯網,往往指代企業本身通過IT技術進行升級,提高內外部溝通效率,本質并未改變原有商業邏輯。
但是“互聯網+”并不同。“信息和數據恰恰是互聯網最優勢的所在。”他引用經濟學教授的看法指出,人類的經濟活動中,信息的交互是必須發生的,沒有信息的交互,經濟活動便無法開展。“很多互聯網平臺一上來就做資訊、做平臺,偏向于信息。原因在于信息容易被數字化且被用戶需要。”由于信息能夠解決認知問題,用戶往往有著高頻需求,也由此構成了互聯網用戶平臺的基礎,用戶在聚集后產生的訴求,也將進一步推動產業的配套發展。
“其中核心的轉變是從信息走向服務。”信息鏈條往往較短,但是服務鏈條則可以拓展延伸。比如電商服務,除了線上下單,還涉及線下物流配送等諸多環節。而疾病的治療,服務鏈條相對更長。“目前尚很難詳說應該怎么做,但我們確信:應該通過包括數字化在內的各種手段,打通全鏈路的關鍵節點,保證用戶獲得較好的體驗,并最終滿足用戶需求。此外,還需設計一定的反饋機制,觀察系統到底是不是如預期在運轉。”朱順炎這樣說道。
阿里健康戰略規劃新藍圖,發力醫療健康服務
在朱順炎不斷加深對醫療健康行業思考的同時,阿里健康也在過去一年取得了亮眼的成績。
主要優化的幾個模塊包括:
提供線上問診、掛號、疫苗、體檢預約等服務的醫療健康APP醫鹿;
為醫生提供完整的在線藥房供應鏈的云上大藥房;
幫助醫師和藥師大幅度提高藥方開方及審方效率,提高網售用藥安全性的安全用藥AI;
幫助實現電子病歷信息共享、提升醫生診斷效率,實現全流程智能化的全國首個基于云架構的智慧醫院信息系統;
進入新藥研發領域的“碼上放心”追溯系統;
通過互聯網手段提升基層醫療水平的公益平臺等。
一個更為積極的信號是,在去年11月發布的2021財年中期財報中顯示,阿里健康首次實現扭虧為盈。在收入類列表中,阿里健康對業務模塊進行了重新劃分,除了醫藥自營、醫藥電商平臺之外,還包括醫療健康服務業務、追溯及數字醫療業務。這表明醫療健康服務類業務的戰略地位正日益凸顯。
為何醫療健康服務、追溯及數字醫療業務如此重要?大致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解讀:
>>>>1、醫療健康服務
朱順炎認為,無論是醫療服務還是藥事服務,都涉及到服務如何提供、如何確保收益等問題。阿里健康選擇從醫藥電商入手,本身是因為其背靠強大的電商平臺。此外,藥品服務本身是一種相對較為標準化的服務。但即便如此,要獲取收益,也需要依靠規模效應。而在醫藥電商獲得穩定發展的今天,新的著力點將會是醫療健康服務。
不過,醫療健康服務相對更難以提供,因為它本身是一種基于個體的個性化服務。當前互聯網問診的模式,服務還相對簡單。回到對“互聯網+”的洞察上,他認為互聯網要從自身的強項——解決信息不對稱開始。“如果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就可以輔助用戶決策應該前往何處就診。再通過IT化手段察看是否能夠幫助患者預約,判斷是否能夠幫助患者提供藥事服務,一步步展開服務鏈條。”
2020年9月,阿里健康APP更名為醫鹿上線,重點著力于醫療健康服務的提供。阿里健康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拓展著用戶規模,并基于用戶需求不斷上線線上問診、掛號、疫苗、體檢預約等服務。
在今年春節期間,在部分地區疫情反復的情形下,阿里健康第一時間在醫鹿APP上線了“全國核酸檢測地圖”,為全國各地用戶提供附近核酸檢測機構查詢及預約、上門核酸檢測預約、核酸檢測報告查詢、返鄉政策查詢等一攬子服務。其核酸檢測在線預約更是服務了全國數百萬用戶。
在企業提供服務過程中,要么追求高均值消費的小規模群體,要么追求低均值消費的廣大規模群體。而在醫療健康領域,想要實現普惠服務,勢必追求龐大的用戶規模,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中國居民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但事實上,大部分企業目前尚未解決規模的問題。如果醫療健康服務低價提供,商業模式如何成立?未來更可能的商業模式是通過大規模用戶運營及健康險的購置,以此反哺醫療健康服務體系。
>>>>2、追溯及數字醫療服務
訪談中,朱順炎強調阿里健康并非是單純的醫療基礎設施建設商。在進行醫療數字化新基建建設過程中,阿里健康常常有所選擇。“地基式工作是為服務體系服務的,如果沒有基礎工作,服務就很難做好。在做用藥服務時,如果不做追溯,那怎么保證藥品的來源?”
基于這樣的邏輯,阿里健康在過去一年里不斷發力追溯及數字醫療服務。截止2020年9月底,阿里健康的“碼上放心”追溯系統在藥企中的覆蓋率已經超過95%。2020年,追溯系統更被運用于新藥研發領域,成為臨床試驗用藥的編盲管理和全程追溯中的數字化創新工具。近期科技部立項“干細胞治療新冠肺炎”方案,也引入了“碼上放心”追溯系統。這也是首次實現臨床試驗用藥物的全鏈路追溯。
對阿里健康來說,更為關心的問題是在服務體量提升的情形下,如何進一步采用IT手段對其進行提升。對此,阿里健康采用了較為靈活的策略。是否選擇親自下場,考慮的是行業里有沒有成熟的解決方案。如果當行業方案已經很可靠時,阿里健康往往會選擇接入,而非事事從頭開始。例如在建設云HIS時,其考慮到的便是縣域醫聯體仍有待投入,只有建設好云HIS才能更好地服務縣域患者。
而這樣的決策,最終還會延伸到阿里健康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布局。過去,阿里健康業務主要集中在偏商業模式的醫藥業務(醫藥電商平臺、醫藥電商自營、醫藥O2O)和偏技術的醫療科技型業務(互聯網醫療、追溯業務、智慧醫療)。過去的投資也主要圍繞這兩塊業務進行著展開。
近期阿里健康對零氪科技的戰略投資,考慮的則是,在互聯網醫療想要提供有深度的長鏈條交付履約服務,想要提高服務質量、降低費用,就必須采用數字化手段。此外,阿里健康對醫療科技類企業如臨床質譜企業英盛生物的聯合投資、對零氪科技的戰略投資,更多地是考慮到戰略協同,服務間對接的順暢度,以及可定制化的空間。
核心是TO C服務,做健康服務的行家里手
在朱順炎眼中,互聯網醫療行業的一個趨勢是:從傳統“醫藥保”模式轉向前沿科技驅動。基于本身積聚的各方面資源,阿里健康是否要全面下場,布局各項前沿科技?對此,朱順炎表示,會有優先級的權衡。對阿里健康來說,最重要的目標與任務就是服務好用戶,對于前沿科技的布局、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均是出于為C端提供更好服務的考慮。例如,對零氪科技的投資,是出于阿里健康在特藥領域需要新的服務體系,從而提供在線上線下一站式服務。通過投資可以強化能力,助推服務順滑度,降低用戶切換成本。
在醫療健康領域,穩定、長期、持續優化的體系非常重要。患者本身需要覆蓋疾病全生命周期的照料,全流程的管理服務顯得很有必要。如果服務切換太過頻繁,本身會帶來大量的成本負擔,信息互通也將受到阻礙,為診治帶來影響。阿里健康希望最終實現穩定、長期、可持續的服務。據朱順炎表示,阿里健康將會在醫鹿APP上進一步聚合用戶,擴大用戶規模,繼續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由于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互聯網醫療企業紛紛迎來了在線問診業務的增長。但朱順炎認為應更理性的看待數據,在用戶需求急劇爆發時,沒有任何企業做好了面對這一需求的準備。而在疫情得到控制的今天,大多數互聯網醫療平臺并沒有更好地沉淀下用戶。這也帶給了他新的思考:做互聯網醫療的企業需要繼續努力,探索如何才能持續為用戶創造和提供價值。

他認為,公共衛生領域為互聯網醫療發展提供了持續的機會,互聯網醫療企業需要抓住這些機會服務好社會。比如疫情期間的公共衛生領域需求,如在線問診、核酸檢測、新冠疫苗預約登記等,為互聯網醫療平臺提供了極好的機會。當平臺提供的服務越加完善的同時,也可以不斷對用戶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進一步提升用戶活躍度,并吸引新用戶。
“大家覺得做信息服務不過癮,一定要做治療,但是對我來說做信息服務已經是非常大的挑戰了——怎樣才能把信息服務做好,讓老百姓看得懂,又能不失嚴肅性?當他不斷地點開APP進行信息檢索,這就已經是很大的提升了。如果再把突發性的服務疊加起來,可以逐步養成用戶習慣。否則,當疫情之后不再需要核酸檢測時,他為何要與平臺再建立聯系呢?”
要服務更多的人,并提升服務質量,就需要進行大量投入。有了大規模投入,才能夠更快速地完成這一使命。然而,醫療健康行業是一個相對較慢的行業。也正因為如此,阿里健康希望從專業上獲得用戶的信任,“希望自己成為照顧你和家人健康的‘行家里手’。愿為此以十年、二十年為周期,持續努力,攜手大家共同推動和升級這個目標。”
本文來源:動脈網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