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成都先導發布公告,該公司創新藥注射用HG381的臨床試驗申請已獲得國家藥監局默認許可,擬開展治療晚期實體瘤臨床研究。該產品是首個在中國獲批開展臨床試驗的針對STING靶點的非核苷酸類激動劑。也是成都先導第3個獲得臨床試驗許可的新藥項目。另兩個
4月16日,成都先導發布公告,該公司創新藥注射用HG381的臨床試驗申請已獲得國家藥監局默認許可,擬開展治療晚期實體瘤臨床研究。該產品是首個在中國獲批開展臨床試驗的針對STING靶點的非核苷酸類激動劑。也是成都先導第3個獲得臨床試驗許可的新藥項目。另兩個項目分別為HG030片(ROS1/NTRK雙靶點抑制劑)、HG146(HDAC I/IIb亞型選擇性抑制劑)。

人體的固有免疫系統通過模式識別受體(PRR)識別病原微生物體中的分子,并觸發免疫激活反應。干擾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通路在病原體識別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STING能夠識別細胞質中異常DNA或環狀二核苷酸(CDN),從而激發眾多宿主防御基因(包括I型干擾素(IFN)和促炎性細胞因子)的轉錄,產生免疫應答。除了對病原體的先天免疫之外,死亡細胞或腫瘤細胞釋放的DNA也會觸發STING激活。

HG381是成都先導基于DNA編碼化合物庫技術及小分子新藥研發平臺自主研發的新分子實體。前期的臨床前藥效試驗表明HG381在結腸癌、肝癌、乳腺癌、肺癌等多個小鼠腫瘤模型中都表現出顯著療效,而且能夠誘導機體產生腫瘤免疫記憶,抑制腫瘤再生。在臨床前藥物安全性評價實驗中,HG381展現良好的安全窗。同時,HG381有著作為單藥或者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用進行臨床應用的前景。
目前國際上有數個基于該機制的創新藥品種處于早期臨床試驗階段。2015年3月,諾華和Aduro就臨床前項目ADU-S100簽訂合作,合同總額高達7.5億美元。2017年,BMS與IFM公司針對STING激動劑達成了一項總金額達23億美元的交易。

來源:成都先導官網
諾華的從Aduro獲得的ADU-S100和默沙東的MK-1454都是小分子環二核苷酸(cGAMP)天然配體衍生物,這類藥物由于穩定性較差,只能通過瘤內注射給藥,給藥物的開發和臨床應用帶來一定的困難。于是GSK等公司開始開發第二代、非環二核苷酸類小分子STING激動劑,全球現有包括GSK、Taketa、Silicon Therapeutics等3家公司開發的非環二核苷酸類小分子STING激動劑進入早期臨床研究階段。成都先導的HG381也屬于二代、非環二核苷酸類小分子STING激動劑。
國內企業中,嘉和生物開發的STING激動劑IMSA101已在國外開展I期臨床。阿諾醫藥(AN3005)、海和藥物(SOMCL-18-202)、迪諾醫藥(DN015089)同靶點藥物均處于臨床前開發階段。
本文來源:醫藥魔方Plus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