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過多次上市傳言的微醫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醫控股”),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申請,然而跟隨招股書一起浮出水面的還有一系列問題。
微醫控股是中國首家互聯網醫院,以「互聯網+醫療健康」創新模式開啟了中國數字健康產業新時代。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截至2020年12月31日互聯網醫院數量和2019年所提供的數字診療量計算,微醫已經是中國最大的數字醫療服務平臺。
據彭博社今年2月25日報道,微醫集團分拆旗下數字醫療平臺為微醫控股,籌備在港申請IPO。微醫控股還于近期完成超4億美元的Pre-IPO輪融資。據披露,本輪融資主要來自紅杉資本、千禧資本等機構以及大型保險機構的戰略性投資。同時本輪估值漲近3成,路透社援引市場專業人士測算,微醫控股發行時市值或將達到150億美元。
資本星球(ID:zibenxingqiu)整理了微醫控股總計706頁的招股書全文,以下為800字的招股書精華版,后臺回復“微醫控股”可查看招股書原文。
(圖片來源:招股書)
01、關鍵詞:服務參差不齊,患者投訴不止
據黑貓投訴平臺數據反映,微醫存在291條被投訴事件,大多數都是圍繞醫患糾紛產生的。用戶投訴內容包括醫生回復不積極,有時候甚至沒有為患者診療就結束服務,由此產生了退費問題。另外有些醫生回復簡單敷衍,患者感覺受到了欺騙,認為自己錢白花了。這其實是網上問診最容易產生的問題。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
02、關鍵詞:三年虧損不止,盈利難題未解
根據招股書披露,2018年至2020年,微醫控股收入分別為2.5億元、5億元、18.3億元,三年復合年增長率168%;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9.9%、23.3%、27.2%。不過同期經調整凈利潤卻是負的,分別為-4.15億、-7.57億、-8.69億,三年累計虧損達到20.41億元。
事實上,在互聯網醫療行業,常年虧損并不少見。以阿里健康為例,財報顯示,該公司也是連虧5年后,才扭虧為盈。
(圖片來源:招股書)
03、關鍵詞:疫情結束后,業績有跳水可能
2020年微醫營收同比增加三倍,這和疫情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由于新冠疫情影響,大力倡導在線問診服務,借此時機微醫承接了醫保業務,醫療賬單可透過公共醫療保險系統直接與17家微醫的互聯網醫院進行結算。但招股書中也坦承了這一業務存在的風險,即隨著疫情逐漸結束,這種方式是否還能繼續,目前還未可知。如果該模式被迫終止,微醫將面臨營收大跳水的情況。
(圖片來源:招股書)
目前,港股互聯網醫療概念股包括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平安好醫生等。截止4月13日開盤,互聯網醫療概念股微跌1.36%。
【本文作者凱南?,由投資界合作伙伴資本星球授權發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請聯系原出處。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投資界立場。如內容、圖片有任何版權問題,請聯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div>本文來源:投資界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