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成都一家兒科醫院,建了170個滿員患者群,助力醫院運營。 作者|秦鳳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近幾年,互聯網醫療風起云涌,尤其是疫情催化下,如何更好利用互聯網提升醫療服務、改善患者就醫體驗
近日,四川成都一家兒科醫院,建了170個滿員患者群,助力醫院運營。
作者|秦鳳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近幾年,互聯網醫療風起云涌,尤其是疫情催化下,如何更好利用互聯網提升醫療服務、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提升診療能力,并探索出一套適合醫院的運營模式,是國內多家醫院正在探尋的事情。近日,《看醫界》專訪成都天使兒童醫院總經理鄭植先生,一探這家二級民營綜合性兒童醫院的互聯網運營秘籍。
三甲醫院兒科醫生,成民營醫院運營負責人
四川華西醫院本碩連讀畢業后,兒科醫生鄭植先后在四川省人民醫院、華西第二醫院工作了12年,主要從事臨床兒童先天性心臟病工作。2017年,經朋友介紹,他以兼職顧問形式加入成都天使兒童醫院。

經歷3年的兼職后,2020年,38歲的鄭植毅然從三甲醫院辭職,全職擔任成都天使兒童醫院總經理,負責醫院的整體運營和推廣。
公開資料顯示,成都天使兒童醫院于2017年10月15日正式成立,由卓躍天使醫生集團創建。據介紹,該醫生集團成員由四川省人民醫院、華西醫院還有成都婦兒中心醫院等知名三甲醫院的醫生共同組成。這群醫生在為患者治療的同時,也負責醫院的運營管理。

如今,醫院又開了兩家新門診,在兒科之外,還有口腔和一些醫美項目。鄭植介紹,成都天使兒童醫院現有醫生30多名,大多有三甲醫院工作經驗,其中高級職稱13名、中級職稱15名、護理人員50多名。
“在成都的兒童專科醫院,我們的規模和病人量都是比較靠前的。”鄭植介紹,疫情前醫院門診量每天約600-700人次,疫情期,醫院門診量每天也有200人左右。

那么,這家民營兒童醫院是如何利用互聯網優勢,探索新的運營邏輯,吸引到更多客戶的呢?
170個滿員患者群助力醫院運營
在品牌建設和患者維護及拓展方面,鄭植介紹,目前醫院的運營模式是通過線上和線下結合。
“我們最早也做過APP、小程序問診、公眾號等頁面問診,最終發現在一對一問診情況下,我們的監管尤其是對醫生的問答質量監管,其實較難。比如我們很難把每一條對話進行回看。”鄭植在接受《看醫界》采訪時坦言,在探索適合醫院發展的線上運營方式上,他們也走了不少彎路,交了不少學費。
在這些途徑都不能取得滿意效果情況后,運營團隊發現,通過建微信群,醫生在群里的回答質量明顯比在其他途徑有顯著提高。鄭植解釋,在幾百位客戶面前,醫生更為注重回答的嚴謹度及實用性。
這種現象引起成都天使兒童醫院運營團隊注意,隨后,運營團隊開始探索以微信群為主的線上運營模式。事實證明,這種靠組建微信群完成從線下到線上,再到線下醫院的運營模式讓他們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目前,線上主要負責院前咨詢、院后回訪及其他咨詢服務。而客戶如果需要就診,則要到實體醫院。
鄭植向《看醫界》介紹,目前醫院已有170個微信客戶群,每個群近500人,近乎滿員。且每個群都配備了值班醫生、配合關鍵詞觸發的機器人和客服人員,負責在群里回答客戶的各種健康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機器人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微信群內的機器人可以識別醫生和客戶身份,并把客戶進行分診溝通。繼而根據排班,讓醫生來給客戶回答。機器人除了可以給醫生提供客戶基本信息外,也會同步為客戶提供醫生既往評價相關鏈接,同時對于不必醫生解答的問題,機器人和客服可以替代,讓醫生的時間更為有效。

“每天拿起手機,微信群隨便一翻,就能了解醫生的回答質量如何。”鄭植介紹,用微信管理對醫生監管也更容易。
鄭植向《看醫界》介紹,在這個過程中,對醫生的培訓作用也不容小覷,“比如說一些非常有經驗的醫生在給客戶進行溝通交流的時候,我們會讓比較年輕還在培養階段的醫生也在群里,觀看學習老醫生是怎樣和客戶交流溝通。”
在患者隱私方面,鄭植介紹在兒科方面倒不用特別擔心。媽媽們很愿意在群里分享孩子的情況,也可以獲得群里其他家長的支持鼓勵。
據介紹,目前成都天使兒童醫院微信群,只做院前和院后的健康咨詢,群里不涉及任何開藥功能。
對于到實體醫院的客戶,通過溝通,會鼓勵其加入微信群。“客戶在微信群咨詢,我們再幫客戶解決問題。客戶在獲得良好的體驗后,不少客戶會把朋友邀請進來,我們再通過一些活動,把客戶引流到線下醫院。良好的口碑使我們獲得不少新的客戶。”
互聯網醫療是大勢所趨!
從公立醫院到民營醫院,鄭植稱最大的感受是工作核心關注點發生了變化。鄭植介紹道,在公立醫院,更多關注的是技術提升,進入民營醫院做管理,除去專業技術提高不放松,也把更多關注點放在醫療服務流程的提高及服務滿意度上。
鄭植坦言,客戶到民營醫院,往往會對醫生提出更高要求。比如要求醫生能夠清晰明白的把發病機理、治療原則、過程等很清晰告知。這就要求民營醫療機構更要重視醫生和客戶之間的溝通交流。
“溝通是整個醫療的長期核心,怎樣讓患者和醫生保持長期穩定的溝通,逐漸通過溝通形成信任感,有利于醫生了解患者情況,制定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而互聯網是未來最有效的溝通方式。”鄭植認為隨著技術進步,多數醫院將不再有獨家絕技,以后競爭拼的是醫療服務。而國內一些頂尖公立醫院,也在積極做這方面的嘗試和轉型。
“互聯網加醫療,對于我們民營醫院來說是一個長遠發展必然的趨勢,或者說是對絕大多數醫院來說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鄭植如是說道。(本文為《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并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
本文來源:看醫界 作者:小編 免責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醫藥行”認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系